复盘:布莱顿的“割裂”阵型打垮红魔防线,朗尼克被完爆
来源:55体育直播2025-01-19 07:55:42布莱顿是一支具备“战术辨识度”的球队!从建队角度来说,前场一众小快灵,中后场安排了比苏马、邓克这种对抗强点的同时,还会“揉”进运动对抗能力出色的库库雷利亚等人。“英超小曼城”的称号,并不为过。
因此,缺乏对抗与跑动的曼联,在此前与布莱顿交手时总会陷入苦战。
而此番交手,波特在战术层面的部署,非常出色。 布莱顿有些“割裂”的站位,反而能在最大限度上打击曼联 。今天复盘的重点,就是这个。
【布莱顿的站位有多“割裂”,看站位】
我们先来看下布莱顿上半场的平均站位。
图1:布莱顿上半场平均站位的“割裂感”非常强
从上图可以看到, 马奇与格罗斯在前场右路抱边;库库雷利亚前插后,跟维尔贝克、特罗萨德形成左侧肋部的横向站位;中卫队长邓克、中场麦卡利斯特与双后腰形成中圈区域的紧密站位,并适度在高位“放空”维尔特曼。
这种部署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高位的维尔特曼被“孤立”,核心是形成一个空位接球点。本场比赛,他的31次成功接球,有24次是队友的横向传递。
因此,布莱顿不管是后场高位传递,还是前场形成压制后的横传,都能形成有效的接应。
图2:维尔特曼本场比赛的接球数据与线路
第二,前场的5人攻击组,形成的是两个团队。右侧的马奇与格罗斯站位紧密,不断进行肋部的配合或横向传递。同时,左侧前插的库库雷利亚与特罗萨德、维尔贝克,能形成非常好的肋部横向配合。
更为关键的是,在压制过程中, 曼联即便是让后腰填补到中卫之间,也无法保障进攻宽度或身后区域。
图3:布莱顿前场进攻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宽度优势
第三,双后腰与邓克、麦卡利斯特形成的4人组,能在高位保证对抗,从而最大化的提升攻守转换的质量。我们来看个数据: 布莱顿的高位4人组,一共完成了23次的反抢(占总数的44%) 。
图4:凯塞多本场比赛的反抢区域
【割裂站位变化中微调,彻底击溃曼联防守】
布莱顿的第一个进球,是布莱顿这个割裂阵型效果的“初始”体现。
图5:布莱顿第一个进球的全景(1.5倍速)
我们可以看到,布莱顿界外球遭遇到马蒂奇体格破坏后,小将凯塞多的前插对抗直接破坏了马塔的接应。布莱顿迅速进行了快速守转攻。在这种情况下,球队的边路配合冲击,以及禁区内的对抗,让曼联防线被压扁的同时,外围漏洞巨大。最终,布莱顿两次远射,最终打出世界波得分。
但 布莱顿的这个站位,是有“精进变化”的 。
朗尼克在中场休息后,换上了弗雷德与卡瓦尼。目的,增加中场的跑动覆盖,提升前场中锋元素并寻求与C罗的配合。但忽视的,是球队全面被动下,没有从保障防线这个点开始。
布莱顿的变化,结合上半场与换人前的站位,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图6:布莱顿上半场(左侧)与换人前(右侧)的平均站位对比
站位的最大变化,就是格罗斯的内收,以及球队领先下,库库雷利亚适度的回收。这样的变化,肉眼可见的是要增加进攻端的横向联系。 也进一步说明了,朗尼克应该变阵4312,增加一名后腰(马蒂奇与小麦不下场的情况下,换上弗雷德),保护防线。
但非常可惜,朗尼克的调整重点不在这里。而曼联11分钟时间内被布莱顿攻入3球,进一步暴露出了防守宽度不足后,防线被不断调度,从而腰位彻底暴露。
图7+8+9:曼联下半场的三个丢球展示
这种情况下, 曼联“长久以来”阵型的松散又拉开,让布莱顿踢得如鱼得水 。
【结语】
从纯技战术角度来说,这场惨败后,会有一些“声音”在要求曼联买后腰或中卫。但曼联的本质问题,根源还是自身阵容结构上的不足。当然, 朗尼克本场比赛的部署被波特“完爆”是肉眼可见的。但他这样的“临时主帅”,在整改球队思路与干脏活的同时,呈现出这种问题也属于“正常”。
波特用相对“割裂”的站位,在主场赢得了主动,奠定了攻防的良好态势。而后续抓住曼联进一步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度打击,直接用一波疯狂的得分,“带走”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