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丨姆巴佩与法国队冲突?伦理的讨价还价而已
来源:55体育直播2025-01-19 03:35:11法国国家队在世界杯前的热身赛不会引人注意。只有小组赛结束,也许才会出现卫冕冠军是否被提前淘汰这个话题。3月份的FIFA比赛日,倒是另一条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法国队的球员们应该在球队集中后第二天参加几个赞助商的拍摄活动。这是每次集训第二天几乎都会安排的内容。赞助商多,每次会安排好多个,今年3月的拍摄涵盖汽车、外卖、碳酸饮料、电信、游戏等多个行业。但是姆巴佩却留在了自己的房间里没出来。
球队派人去找他,姆巴佩不来。法国足协主席勒格拉埃亲自给姆巴佩打电话,他似乎有了一些松动,表示会来,但之后还是没来。最后,法国队其他球员在没有姆巴佩的情况下完成了活动。
没有任何队友表达支持姆巴佩的态度,这更像是个人行为。媒体很快得到了一些消息,姆巴佩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和缺乏共同价值观的品牌联系在一起。法国国家队的赞助商里,有一些产品在姆巴佩看来是职业球员不应该触碰的,包括:
*碳酸饮料。既然长期饮用碳酸饮料有害健康,尤其是可口可乐这样的碳酸饮料容易造成严重的肥胖问题,大多数珍惜职业生涯的运动员都会拒绝,为什么要代言它们?
*快餐。这是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坚决不会碰的食物。一些运动员对饮食的关注到了极致,每一餐都会有营养师指导,高脂肪、油炸类的食物几十年不碰一次,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去吃炸鸡?
*网络博彩。这是职业运动员严禁从事的活动,任何参与网络博彩的球员都涉嫌严重违反职业道德。为什么要在俱乐部和国家队代言它们?
了解到这些,我对姆巴佩充满了赞赏。我认为他的行为非常勇敢而且有必要。商业社会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关怀和守护,新一代体育巨星里如果有人主动站出来同有害青少年成长和大众健康的消费习惯划出红线,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法国足协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没有对姆巴佩进行任何处罚。我一直关注着事态的进展,希望看到姆巴佩更为明确的、亲自出面的表态。
然而过了几天,姆巴佩的商业代言律师德尔菲娜·韦尔埃当女士出来说的话,让我感到失望至极。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队,球员都有义务参加赞助商活动,如果赞助商在广告中同时使用至少5名球员的肖像,就属于球队集体肖像,和球员的个人肖像代言不构成冲突。在德尔菲娜·韦尔埃当女士的采访中,她表示姆巴佩和国家队的冲突关键正是在这里。
2010年南非世界杯惨败后,法国足协推出了一份26页协议,每个球员第一次入选国家队时都要签署。签字等于书面同意参加法国队的营销和赞助商活动,反过来,每个球员每场比赛会得到25000欧元的报酬。姆巴佩2017年入选法国成年国家队时只有18岁,德尔菲娜·韦尔埃当认为这个协议纯属霸王条款,“在签署时生效,球员职业生涯结束后五年内失效。对于姆巴佩来说,这个协议将从他18岁至少持续到他40岁。”
所以,姆巴佩在律师的策动之下做出了抵制行为,目的是想在2022世界杯之前和法国足协进行重新谈判。
在重新谈判的条款中,德尔菲娜·韦尔埃当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所谓集体肖像权并不是法国队轮流派出5个球员参加商业活动,赞助商总是要求姆巴佩、博格巴、格列兹曼等球员出镜,集中使用这几人的肖像,已经不是法国队的集体肖像权,球员利益没有保障。
*球员无权选择决定自己参加哪些品牌的活动。遇到和自己价值观抵触的品牌,例如美式快餐、碳酸饮料、博彩机构,球员无法说不。反倒是在巴黎圣日耳曼,姆巴佩和俱乐部有协议,包括博彩机构在内的商业活动他不会参与。
*法国队的球衣销售同样存在集中在几个球员身上的问题,但是球员从销售中拿不到任何收入。
读到这里,我对姆巴佩刚刚培育起来的好感立即消失。这只是一场利益之争,是非曲直留待双方争辩,尽管我个人更倾向于维护球员权益一边。但姆巴佩团队为了在利益争夺中占据高点,通过媒体放风打出道德牌,这又实在令人作呕。
这也是我在欧洲生活多年对欧洲人最讨厌的方面之一。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道德伦理已经纯粹沦为一种工具,道德伦理不再具备“价值”,只有“价格”,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或者说,道德伦理的存在意义就是用来讨价还价。搞那么大新闻,放那么多风,都是为了谈判,如果法国队愿意提高球员在集体肖像开发中的收益,姆巴佩团队是可以在价值观念问题上闭嘴的。
姆巴佩个人赞助商广告:98年对法国足球来说是个好年份,姆巴佩出生了。
我能体会到,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对于消费主义和商业文明不仅没有防范意识,而且大多持完全欢迎的态度。最终各国的人都会变得越来越像,消费即真理,个人形象的终极输出是代言(或带货)。
在小孩子的课本上,模范和榜样时常是为了维护道德伦理而放弃利益的人,而且放弃得彻彻底底。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大多数榜样的亲善行为背后都站着一个赞助商。让小孩超重的碳酸饮料、美式快餐是否和个人价值观发生冲突?不必担心,商家出价够高,冲突就消失了。
在我成长的年代,烟草广告尚未被禁,我小时候的英超启蒙是通过省级电视台播放的《万宝路英国足球集锦》建立的。我不吸烟,格外憎恶二手烟,有人污染空气会让我火冒三丈直接跳上去指着鼻子骂人,但我即使在成年以后也一样对万宝路这个品牌保持了相当的好感。如果要找体育赞助、营销祸害下一代的例子,我也是受害者案例之一。
在这篇略有悲观的专栏结尾,还是讲一个胜利的小故事吧:我打败了麦当劳。
2012年欧洲杯,乌克兰的球场新闻中心提供着可口的美食,有汤有肉有米饭。波兰华沙的球场新闻中心却只有赞助商麦当劳,提供让我看到就起鸡皮疙瘩的美式垃圾食品。很多记者也不喜欢,但没人抗议。似乎这也是赛事赞助商的权利,他们主掌餐饮区,他们告诉你必须吃什么。
我等公车的时候发现了一家波兰平民小店,食品不仅超级便宜,而且格外可口。于是我买了一大袋烤猪排、香肠、面包带去新闻中心。比赛前的晚饭时间,我去麦当劳柜台要了一套塑料餐具,在工作间拿了免费矿泉水,在餐饮区的座位上摆开阵势大吃大喝。
一个记者来了,“不好意思,您这些食物在哪里买的?”
另一个来了,“打扰一下,这里为什么买不到和您的一样的食物?”
又一个来了,“抱歉,我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些吃的?”
哦,瞧我的猪排!真的太耀眼太显摆了!各国记者一个接一个地上来问,比在快餐柜台前面排队还积极。
我当然不是来这里免费接受提问的。我给每个提问者都准备了一个反问:“您不喜欢麦当劳?”
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们想要的是我慢慢享用的猪排、香肠和面包。
我很高兴问出了他们心里的那份不喜欢。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习惯性地沉默着,一沉默就是一辈子,就这样,让不喜欢的东西大行其道。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足球周刊
作者:王勤伯
原文链接
秀一下